历史战争纪录片《历史影像中的大战役》本系列纪录片将由知识渊博的主持人为大家讲述历史上发生过的重大战役背后的故事,同时影片中还会呈现珍贵的真实历史影像。让军迷们能够很详实的了解到历史的真相,以及战略战术博弈的每一处细节。
例如《历史影像中的大战役》主持人讲述了俄罗斯和宿敌奥匈帝国之间的历史恩怨。一战期间,俄国军队在东线战场上的表现往往不尽人意,令西线的英法协约国盟友大失所望。但1916年夏的“布鲁西洛夫攻势”却是整个大战中俄军最精彩的“演出”,此役几乎打垮了同盟国阵营“最薄弱的一环”奥匈帝国,俄军以极小代价获得巨大的战果。仅凭这一战,战役指挥者、俄国陆军上将布鲁西洛夫就足以跻身世界名将行列。
当一战进行到1916年时,作为协约国东线主力的俄国已经筋疲力尽,在同盟国的轮番打击下,俄国损失大量兵力和大片国土,只是仗着人口众多、土地辽阔勉力维持。鉴于无法在短期内击败俄国,同盟国盟主德国决定把兵力集中到西线,企图先打败法国,再来收拾孤零零的俄国。于是在同年2月,德军发动著名的凡尔登战役,令法军损失惨重。
命悬一线的法国请求俄国在东线发动进攻,迫使德国分兵。由于法国是俄国最大的资金和军火提供者,沙皇尼古拉二世同意了对方的请求,但俄国将军们却极力反对,因为俄军战斗力低下,主动进攻总是“损失很大,收获很小”,俄德两军的伤亡比基本处在5:1的水平。
为了镇住持反对意见的将领,尼古拉二世把总参谋长布鲁西洛夫派到前线,兼任实力最强的俄国西南方面军的司令。经过一番分析,布鲁西洛夫决定不向德军进攻,而是集中兵力打击德国盟友奥匈帝国。布鲁西洛夫改变老套的“侧翼迂回,一个主攻方向进攻”的打法,推出“多点进攻,一点主打”战术,即在宽广战线上用一个集团军实施主要突击,再让其他几批部队在各自选好的地段同时进攻,从而迷惑敌军,分散其兵力,达成进攻目的。
当时,俄国西南方面军下辖第8、11、7、9集团军,布鲁西洛夫将主要突击任务交给第8集团军,同时命令其他集团军自行选定多个突破地段,立即着手在这些地段上展开土工作业。这样,整个方面军同时在20至30处开始进攻准备,使奥军无法判断出其主要突击方向。当时,布鲁西洛夫的四个集团军拥有40个步兵师和15个骑兵师,共有步兵57万人,骑兵6万人,火炮1938门;对面的奥军则拥有39个步兵师及10个骑兵师,共有步兵45万人,骑兵3万人,火炮1846门。虽然俄军兵力占优,但优势并不大,按照当时的主流观点,俄军根本无力突破奥匈军队的大纵深防线。
结果俄军沿着322千米的战线展开全面进攻,他们取消了长时间的炮火准备,仅在一轮炮火急袭后就发起冲锋。令奥军意想不到的是,俄军几乎在所有方向上都发起进攻,俄军步兵率先撕开奥军第2、4集团军之间的防线结合部,当奥军司令斐迪南大公慌忙投入预备队封堵缺口时,负责主攻的俄国第8集团军却打垮了奥军第7集团军,继而由北向南迂回包抄了奥军第4集团军的后方。仅仅两天的功夫,俄军便全面突破了奥军第一道防御工事,奥匈帝国3个集团军被完全击溃,奥军士兵抛下武器,成群结队地向西溃逃。
《历史影像中的大战役》样片说明:样片中特意不上传字幕,实际素材中包含SRT外挂中文字幕,且不会遮挡画面